行业新闻

北京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强化先进技术创新引领

2021年08月30日北京市广电局浏览量:0

8月17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该《计划》提出6项18条重点任务,明确力争用1至2年时间,全市广电媒体实现以全媒体思维重塑组织架构,重点培育一批精品视听内容品牌,大幅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信息和服务聚合能力、先进技术引领能力。经过三年实践,在新型传播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实质突破,首都广电媒体矩阵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着眼长远,将逐步构建贯通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网上网下一体、大屏小屏联动、京津冀协同、央市区融通的新视听传播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以下为《计划》全文:

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为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推动首都广播电视媒体在技术创新、内容生产、服务运营、流程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力争用1至2年时间,全市广电媒体实现以全媒体思维重塑组织架构,重点培育一批精品视听内容品牌,大幅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信息和服务聚合能力、先进技术引领能力。经过三年实践,在新型传播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实质突破,首都广电媒体矩阵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着眼长远,将逐步构建贯通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网上网下一体、大屏小屏联动、京津冀协同、央市区融通的新视听传播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1.优化资源配置。

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资源配置,把分散的、优质的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向移动端倾斜。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整合平台账号,对定位不准、影响力小、用户数少的坚决关停并转,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内容和知名品牌。

2.建设新型传播平台。

充分发挥广电机构在网络、技术、内容等方面的优势,贯通广播电视传统业务与网络视听新业态,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渠道,统筹大屏小屏,把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频等业务作为新发展方向,加大人才、资金、技术投入,集中力量做强自主可控新型视听传播平台。主要媒体客户端APP的下载量和日活用户要保持稳定增长,形成规模效益。加快与商业网络视听平台在技术、渠道、内容、载体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平台账号。

3.完善首都全媒体传播格局。

北京广播电视台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推进品牌化和规模化运营,构建融媒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的新型传播平台。“北京时间”“听听FM”用户规模、传播指数、公众影响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主流新媒体头部位置。“北京云”市级技术平台发挥“总枢纽”作用,统筹协调各级媒体,从技术、内容、服务、管理等多方位为区融媒体中心和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赋能。各区融媒体中心加快调整传统广播电视业务,坚持移动优先、因地制宜、深耕本地资源,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形成若干具有全国标杆性的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其他市属媒体进一步发展视听新媒体业务,打造特色视听传播平台和内容品牌。各广电机构主动争取中央媒体的战略支持,加强与非广电类市属媒体的合作联动,充分利用平台、内容、渠道、人才等优势,加快融合发展。

(二)全面加强内容建设与供给

4.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广电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各级广电机构“开门办台”,加强深度互动,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鼓励各区建立覆盖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的通讯员队伍,立足社区动员群众成为社区新闻发声人,参与基层新闻宣传,逐步建立大众广泛参与的全员媒体。

5.提高精品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

进一步深化广电精品创作“北京模式”。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主题主线,用心用情用功推进主题创作。建立重大题材统筹推进机制,坚持“三个关口前移”,主动出题、主动策划,抓好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生产。鼓励支持专业化、垂直化、场景化内容服务的开发创作,提高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供给能力。

6.提高区融媒体中心融合内容生产能力。

健全市属广电媒体与区融媒体中心的合作机制,通过市级技术平台等渠道为区融媒体中心提供媒资库及相关内容支撑。制定区融媒体中心视听内容重点选题规划,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网络视听平台合作开发选题。加强版权合作,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区融媒体中心视听内容版权库。支持区融媒体中心成为对接中央、市相关媒体的区域性平台,挖掘本地资源,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融媒品牌。

7.提升内容传播质量和效果。

坚持效果导向,强化用户理念,实现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打通制播上下游,丰富优秀作品播出端,让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让好作品有好收益。建立广电用户画像,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内容。支持广电媒体品牌内容版权价值运营,推动在全市范围建立新视听版权交易平台。

(三)强化先进技术创新引领

8.推动超高清视频发展。

办好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开办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鼓励有条件的区融媒体中心实施超高清改造,承接超高清项目落地。加快超高清内容创作生产,推进冬奥会8K电视示范小区及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奥运村等8K电视观赛区建设。推进5G高新视频落地应用,支持运用VR/AR/MR和流媒体、4K/8K超高清等技术,提供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丰富传播形态、传播样式。

9.推进内容生产便捷化和智慧化。

充分利用5G背包、无人机、网络直播系统、公有云等,降低制播成本,提高新闻生产的时效性。充分利用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数据呈现等技术,开展内容制作、传播、互动、交换中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探索建立智能标签体系,推进在融合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中的应用。打造“智能编辑部”,将人工智能引入“采编播审存”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开展媒体融合创新技术与应用遴选推广计划,支持优秀技术在北京落地应用。

10.加快传播体系的创新升级。

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 5G 建设一体化发展,实现IP化、云化、智慧化改造。推进 IPTV 集成播控技术和服务管理升级,完成规范对接验收,加快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和云游戏等 5G 高新视频服务在 IPTV 先行先试。推进 IPTV 应用商城建设,向用户提供多种应用产品。大力发展“智慧广电”服务,依托广电传播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慧型业务建设。

(四)推进服务功能拓展升级

11.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制定北京市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优质化、品牌化。完善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打造应急广播融合媒体传播网络。坚决打击“黑广播”、治理“灰广播”。积极推进城市大屏集中播控平台建设。开展百乡千村北京新视听公共服务数字化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视听小站。打造“视听零距离”公共服务新品牌,推动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业态、新服务、新功能向基层下沉。

12.探索“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三个中心”贯通,鼓励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与各融媒体中心的数据资源对接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广电媒体在接诉即办等政务服务中的作用。支持广电机构承接政府部门政务新媒体的接管运营,承办各类宣传文化活动。支持广电平台开发空中课堂、智慧社区、电商等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广电机构参与平安北京、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的建设。推动建立若干广电“融媒+服务”示范基地。

(五)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3.优化媒体组织架构。

各广电机构以全媒体思维重塑内部组织架构,以全媒体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主阵地,优化生产传播各环节,整合采编制作力量,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集约高效新型采编制作播发流程、全媒体指挥调度体系。支持采用项目制、工作室、产品事业部、独立制片人制等形式进行内容生产的组织和运营。健全全媒体绩效考核,移动端首发、优发相关指标权重总和一般应高于50%。

14.用好市场机制。

推进媒体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带动新视听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支持广电机构构建MCN矩阵,设立孵化基地,培育融媒内容孵化团队,建立以内容为基础的投资孵化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融媒创意产业链。完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媒体融合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支持广电机构依法拓展新业态、新领域,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支持区融媒体中心依托公司进行市场运营,增强自我造血机制,完善“中心+企业”的运营模式。

15.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好用好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京津冀广电机构在理论研究、模式探索、技术应用、项目孵化等领域的协同合作。打造京津冀视听走廊,加强三地视听产业协同发展。办好“京津冀之声”调频广播,力争用三年时间逐步实现京津冀之声的全域覆盖。推进北三县公共服务示范区建设,强化三地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域的全面合作和协同发展。支持副中心打造京津冀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办好“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推动成立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协作联盟,打造区域融媒协同矩阵。办好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

(六)推动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16.创新人事和分配制度。

落实中央和北京市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支持广电机构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支持建立全员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定岗定责、同工同酬、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强化轮岗交流、双向选择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实行分类绩效考核,与评先选优、职称晋级等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实施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坚持业绩导向,向一线岗位倾斜,拉开二次分配差距。支持广电企业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激发内生活力。

17.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落实人才激励政策,拓宽人才选拔路径,突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军人才”行业先导作用,提升“青年创新人才”整体孵化基准。进一步优化区融媒体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职称体系建设。创办媒体融合创新大赛,选拔一批优秀实战型人才。支持广电机构以有效形式吸引外部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加入,为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提供特殊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

18.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加强全媒体采编制作能力的培训,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本领。依托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机构规范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立足采编播管,全方位开展全媒体人才培训,匹配不同岗位需求、支持员工转型和技能提升。鼓励市属媒体与区融媒体中心人才双向交流,以顶岗实训促进能力提升。鼓励专业岗位人员与管理岗位人员双向交流,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青年业务骨干,将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探索建立媒体融合发展人才专家库、青年创新人才库,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19.加强党的领导。

各级广电机构党委(党组)要将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加强研究部署、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工作落实,压紧压实责任。

20.强化财政资金保障。

合理规划、申请、使用财政资金,鼓励在人员聘用、项目运营、业务拓展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智慧广电发展专项资金、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资金、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等各类文化引导基金、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1.加强管理服务。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在推进媒体融合中的导向、内容、技术、传输、网络安全。优化完善资质管理,积极支持广电机构和其他市属媒体申办《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办好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推动建立媒体融合行业组织,在服务融合发展、规范行业秩序、推动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强化督察考核。

各广电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工作计划,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班子全员参与,协同配合。加强对媒体融合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察考核,坚持指导监督与正向激励结合,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