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8日新京报传媒研究浏览量:0
融媒体工作室要像那些头部的自媒体人精心耕耘自己的公众号一样,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致力于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2022年3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印发施行《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工作室”实施方案(试行)》,鼓励采编人员跨部门组建融媒体工作室。5月19日,首批 7个 融媒体工作室正式成立。
无独有偶,6月16日,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启动,计划在集团内催生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的红色大V和“塔尖”IP,打造上海主流舆论的“金字招牌”。解放日报《上海网络辟谣》、文汇报《文汇·文艺评论》、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晏秋秋工作室、澎湃新闻《澎湃明查》、界面新闻|数据线工作室、上海日报绿眼睛Andy工作室等20个工作室,作为首批“种子选手”正式亮相。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新惠表示:“在传统媒体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一直都有用融媒体工作室的方式探索如何创新生产出符合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产品。融媒体工作室是一种机制,一种与传统媒体机构编辑部不一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运营机制。”
这种不一样体现在哪里?融媒体工作室有什么好处?这种机制下将催生什么产品成果?新京报传媒研究对话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人事处处长闫雪静、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新惠。
设计:项目牵头,跨部门协作打造融合产品
新京报传媒研究:《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工作室”实施方案(试行)》的启动背景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闫雪静:近几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移动优先原则,全面布局以新媒体为中心的战略,持续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体制机制创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高。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闻生产方式和产品形态不断变化,内容生产部门主动创新, 以跨部门合作等方式孵化出一批优质融媒体产品,例如“光影记忆”“新闻我来说”“胡同里的北京”等。这些作品的制作团队都是跨部门组成,既有传统纸媒的文字采访部门、也有摄影、视频部门,还有后期制作部门,已经有了“工作室”雏形。
可以说,《方案》是在基层自主创新的探索中应运而生。在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去年底经过调研、讨论,反复打磨,今年3月推出了融媒体工作室实施方案。希望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以“出产品、出影响力、出人才”为目标,构建与深化媒体融合要求相匹配的工作室机制。
新京报传媒研究: 为什么叫作“融媒体工作室”?京报集团对于融媒工作室的顶层设计如何体现出“融媒”特点?
闫雪静:京报集团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是集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是在2018年进行1.0版内部改革、解决“融”和“通”问题的基础上,向融合改革2.0阶段迈出的崭新一步。 工作室以产品、项目为龙头,打破部门界限、打造融合产品,具有资源集约、协同高效、共融互通的融媒体特点。集团从管理机构、工作机制、评审流程、政策扶持等方面对工作室作出顶层设计。
施行:主要蕴含短视频、专栏、访谈等类型
新京报传媒研究: 京报集团选择工作室的标准是什么?主要囊括了哪些类型的产品?
闫雪静:京报集团首批成立了7个融媒体工作室。融媒体工作室立项采用自主申请方式,召集人组建团队,对创作主题、呈现方式、受众人群、发布平台、计划数量、项目可持续性、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作出立项规划,由评审委员会给出是否立项意见。从目前7个工作室的产品来看,主要有专题视频、短视频、专栏、访谈等类型。
“胡同里的北京”融媒体工作室
《胡同里的北京》最终要做的是北京文化,但不是史料上已经固化的北京文化,而是正在慢慢变化慢慢生长中的北京文化,它既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又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跟我GO”融媒体工作室
跟我GO工作室首个融媒体产品《搭地铁逛北京》自2021年12月起,围绕北京9条地铁线的建成通车推出第一季。视频产品以活泼的镜头语言,带着观众探秘北京地铁以及地铁周边变化,从小切口反映城市高质量发展。
“有医说医”融媒体工作室
《有医说医》此前已经推出40期节目。今后,工作室将继续邀请权威专家,用权威的知识,接地气的语言,来传递正确的医学常识,更好地满足党报读者对权威健康资讯的需求。
“光影记忆”融媒体工作室
经过三年的摸索,《光影记忆》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厚重的历史感,引人入胜的叙述,详实而准确的资料,快节奏大容量的剪辑,以及重磅嘉宾访谈等等。力求通过小瞬间展现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新闻我来说”融媒体工作室
《新闻我来说》是京报集团顺应短视频传播发展潮流,多部门合作打造的新闻评论短视频专栏,旨在求快求新求变,通过短视频形式及时灵活地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展览有意思”融媒体工作室
《展览有意思》系列产品是聚焦京城优质展览的垂直化视频产品,每期节目选取正在北京展出的一档展览,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从大众感兴趣的文化知识点切入,带来专业化、趣味化的内容。
“耿诺”融媒体工作室
工作室希望设立“都与城”研习社专栏,请北京各大高校、机构和体制内专家在北京媒体上谈论京城京事儿,以署名文章的形式为城市发展和运行支招。并争取深度参与历史文化名城教育模式创新推广,面向小朋友,为城市文脉的赓续传承贡献力量。
新京报传媒研究: 京报集团对这些工作室有哪些扶持办法?对于工作室的后续运营有什么规划?
闫雪静:在工作机制上,融媒体工作室可以灵活组建团队,以便聚合资源、整体作战;在资金扶持上,工作室经评审立项后,将得到一定金额的项目扶持资金。除此之外,还有工作室命名权、采访设备优先使用权、各类奖项评审推荐权等扶持办法。
思考:为什么要组建融媒体工作室?
新京报传媒研究: 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融媒体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有何不同?其功能作用体现在哪?
闫雪静:融媒体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跨部门合作、扁平化管理。由召集人牵头组成主创团队,集策划、制作、营销、推广于一体,进行项目制生产,实现内容生产专业化、垂直化、细分化,召集人负责工作室全面工作。
詹新惠:融媒体工作室的功能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比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式更灵活、更高效、也更有“船小好掉头”的机动性。融媒体工作室一般是一个小团队,团队人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彼此的认同,有很好的协作基础,在工作过程也大致能保持步调一致,因此工作效率会比较高。团队一般在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上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灵活性较强,也比较符合新媒体平台及时进行内容生产的要求。
第二,具有更专业、更细分的内容生产能力。能够设立融媒体工作室,一般都是媒体机构内拥有某方面优势或某种特色的团队,比如人民日报的麻辣财经公众号,背后的运营者就是人民日报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跑口记者,他们在经济报道领域有资源、有优势、有专长,制作的内容也更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对新闻选题有很有敏感。
第三,易于随时调整定位和规划方向。融媒体工作室确实是轻量级的“先锋艇”,在确定自身产品定位后要放到新媒体市场去检验,一旦市场反响不好或者用户不感兴趣,可以随时调整,甚至撤回、关闭。“先锋艇”就是一次探路、一个实验、一种寻找,探路不顺或者实验失败都可以从头再来,不至于伤筋动骨。而通过一次次的探路和实验,总会找到方向和目标,也会慢慢摸索出规律和模式。
第四,在与新媒体市场、用户的对接中摸索出新媒体的产品特质、运作路径和传播规律。融媒体工作室的内容产品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不仅能直接看到传播效果,而且能直接看到用户的反馈,甚至能与用户直接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融媒体工作室很容易了解到用户需求和市场规律,也能对自身内容产品及时做出调整。
第五,是媒体机构人员冗余能力的一次激发和释放,也是对媒体机构编辑部机制的一种互补和协同。
未来: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IP
新京报传媒研究: 计划未来打造多少融媒体工作室?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何关键要素?
闫雪静:融媒体工作室采取一年一审批的方式挂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集团将不断总结调整、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在政策、资金、人才上给予支持,确保融媒体工作室机制取得实效,切实推动集团深度融合发展。
詹新惠:从这些工作室运营的公号看,应该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侠客岛等。个人认为,融媒体工作室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
一是解决激励机制问题,要将内容生产从媒体人早期的理想、情怀、激情的创作,变成专业性、职业化和制度性的创作。
二是解决好稳定的、有品质的、长期的内容生产问题。要像那些头部的自媒体人精心耕耘自己的公众号一样,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致力于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而产生品牌效应。
三是要解决运营、传播以及与用户互动问题。要真正拥有自己的、长期的、忠诚的用户,学习如何与用户打交道。
四是要解决多平台发布、运营的问题,形成平台协同效应。
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地市级主流媒体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媒体融合建设困境和转型的紧迫性,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创新,为新闻传播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4-06-17全媒体探索除了中国两会的相关新闻之外,CGTN多个新增语种专页还分别发布了《这里是中国》等介绍新时代中国旅游、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图文报道。
2024-03-11央视新闻客户端媒介技术的革新不断催生媒介化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都受到媒介逻辑和媒介形态的影响。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以及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如何更好地连接、匹配、赋权、激发...
2022-11-03中国记协网省级地面频道综合榜:细探本月榜单,入榜频率在指数方面环比波动较小,波动幅度最大的频道是广东新闻频道,指数降幅约达4%;河南乡村频道表现可圈可点,指数绝对值增加3...
2022-10-22中科网联CCData安徽省着力打造广电融媒体工作室品牌。一是规模化创建搭平台。整合省台融媒资源,成立特色融媒工作室100余家,细分资讯、生活等5大板块和新闻、法制等29品类,以星级...
2022-08-23安徽广电局网站